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车贷业务已经成为行业的热点。
过去,车贷是P2P行业的生命线。 这种门槛低、可以靠汽车抵押降低风险的方式,一度成为最热门的业务核心,无数平台机构趋之若鹜,生怕进入这个行业连鱼汤都喝不了为时已晚。
普通消费者无法想象,汽车一开始只能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现在可以通过抵押汽车获得资金解燃眉之急,自然乐见其成。 消费者的奉承引发了P2P平台的疯狂蜂拥而至。
由于你的疯狂,许多平台选择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 个别行业的价格竞争,比如电器行业,至少让消费者受益,而车贷行业的竞争,受害最大的是用户——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务人。
近年来,P2P行业风起云涌,一批跌倒,一批起立。 注重生存的平台开始大显身手。 批评。
屡禁“斩息”
斩首利息是指你的房贷金额与直接扣除还款前的月利息后实际收到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比如你有10亿元的房贷,一年的月利息是2亿元,贷款人只给你8亿元,但你还是签了10亿元的欠款协议。
但在实际的网贷案例中不看征信车抵贷,这种“斩首利息”往往被巧妙地转变为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而咨询费、手续费、服务费是在贷款本息中提前支付的,这是变相的突破。 每月贷款利息上限引发了不少争议。
“砍头利息”的不合理部分主要是让债务人承担欠款的约定利率水平,甚至可能突破我国高利贷对利率的限制。
针对这些对债务人极为不利的操作方式,2017年监管部门明确出台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P2P平台不得撮合或变相撮合不符合规定的借贷业务。符合法律有关利率规定; 严禁从贷款本息中预付月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月息、滞纳金、罚息等。
国家禁止后,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 虽然对于债务人来说,大部分使用民间借贷或网贷的债务人无法向工行借钱,不具备议价能力,只能依靠P2P作为救命稻草,基本接受“砍头利息”模式,我很高兴享受“人是刀我是鸡”的待遇。
斩首利息屡禁不止,也受到平台激励的影响。 对于一些平台来说,斩首利息是平台收入的重要来源。 如果没有斩首利息,平台收入将会大幅缩水。 减值损失。 征信制度不健全是当前行业欠费风险高的主要原因。 看来准备断息有增加损失的动机,但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抢高月利率。
心中有一个“利”字,他自然就敢于冒险。
风控薄弱,滋生车贷病
对于大多数从事车贷业务的P2P平台来说,信用条件相对较差、无法通过信用贷款获得抵押贷款的用户是他们最应该争取的。 总之,一定要用车来抵押,还不怕死。 而面对这样的用户,什么样的预审形式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呢?
同行都在打价格战,竞相看谁的利率低,那么如何保障自己的利润呢? 月利率和贷款手续费低的情况下,网点租金、GPS安装管理费、员工薪资佣金、贷后管理、逾期提醒等成本如何维持? 那么你就得用贷后收入来补贴抵押贷款执行的成本。 逾期费、拖车费、停车费、违约金全部由债务人承担,甚至没有项目创造工程费,让债务人蒙受损失。
一车多押的问题也是目前行业内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如果债务人将自己的汽车抵押给多个平台机构,如果逾期或者干脆拒绝还款,哪个机构有权将汽车套现返还给投资者? 你们都有书面协议,你们都觉得自己最有权力处置抵押车。 争不过,就得打,甚至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合法、耐心、科学地收钱。
于是暴力催款就成了救命稻草。
暴力征集的失败
“反正你的车是抵押给我的,如果我不还贷款,我就开走,把车卖掉不看征信车抵贷,没什么问题。” 大多数平台都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各种关于暴力催债的负面新闻比比皆是,比如脱衣丑闻、山东“辱母案”……人们对催债这个词有一种本能的焦虑。 收藏人员还被妖魔化为“光头、身上有纹身或伤疤、脖子上挂着大金链子”,整个收藏界一片混乱。
有些平台单纯认为这些简单粗暴的提醒方式可以降低自己的逾期率,保护自己的利益。 这是最好的风险控制方法。
一段强有力的监管,让暴力提醒成为过去。
2018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的通知》。 随即,全省范围内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
4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商会发布《互联网金融逾期信用还款自律公约(试行)》,明确强调还款人员不得频繁打电话恐吓债权人等人员,文明礼貌的语言。 以违反公序良俗的语言或行为对债权人及关联人进行威胁、侮辱、胁迫; 现场催收人员不得杀害、伤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员,不得非法限制债权人和其他人员的人身自由,不得非法侵入他人房屋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
更可怕的是:“如果因催收不当,导致债权人和关联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从业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响应国家新政策,为避免暴力催款、上门催款、强行拖车逾期客户等导致不良资产处理期限变长的情况,平台垫付资金压力过大,逾期坏账率降低,直接造成车贷行业的生存危机。
强监管下,是留还是变?
面对政府监管,有的平台黯然关门,有的选择转型其他业务(租购、租贷、信用贷),也有平台坚守阵地,继续坚定不移地专注于车贷业务。
据01统计,涉足车贷业务的P2P平台数量高峰时超过1700家,但目前已降至600多家,伤亡人数达到三分之二。 在沉重的监管压力下,利率、催收等严格限制,车贷业务本身的问题开始充分暴露——获客难、风险难控、线下运营成本昂贵。 这不是单一平台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隐患。
以2018年6月1日宣布关闭的金牌理财为例。 据其网站发布的声明称,由于国家新的监管政策、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不稳定等因素,为了进一步确立公司未来的经营,以及下一步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我们决定暂停所有业务。
逾期项目进展情况与公告一并发布:截至5月30日24:00,逾期项目8个,均处于提醒中。 其中,个人汽车贷款逾期项目为3个,其余主要债务人为企业。 逾期金额在8.4万至15亿元之间,8个逾期项目逾期金额合计89.2亿元。
在建行的资金抽水和监管下,金牌理财只是这个伤亡过半的平台的一个注脚。 面对行业猖獗的二次按揭问题,被要求文明缴费,意味着如果平台风控不到位,就无法保证抵押品或资金的回收。
想要在车贷行业继续发展的企业,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本——风险控制。 还饱受暴力追债负面新闻困扰的微贷网,深刻认识到风险控制对于车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步引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海外复合型人才,构建务实的车贷业务体系。风控模型和产品,接入芝麻信用、前海征信等十余个第三方大数据信息,通过数百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进行反欺诈识别,大幅降低欺诈风险。逾期和坏账率。
久融网同样以风险控制为出发点,但追求技术输出。 久融网自主研发ERP智能审批系统,通过分行OCR人工识别录入信息,反欺诈监管+系统初审,双重初审,并基于对中国实际信用状况的深入研究和多维度可信数据分析,结合团队多年的信用审核经验,在现有评分模型和信用卡评分卡的基础上创建了大数据风控模型。 借助大数据风控系统、评分卡系统、独立的风控模型,对债务人进行评分,识别风险,为每一位投资者营造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
向互联网+汽车金融产业链迈进的平台不在少数。 比较明显的商业模式是“融资租赁”或“以租代购”。
作为领先的二线车贷平台,图腾贷在遭受严厉打击后,对车贷业务进行了彻底改革。 主要参与供应链汽车金融、以租购新零售、融资租赁汽车金融等领域。 租购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消费者每月的购车成本,提高购车效率。 目前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并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
那么目前看来“前景可观”的租购生意真的有那么好吗?
“灰色交易”频发,以租代购并不平静
“以租代购”模式的本质是,平台找到投资者购买汽车,然后转租给需要买房的人,然后支付租金,然后将每月的利息交给这些投资者。 这既可以满足投资者的盈利需求,也可以满足购车者的需求。
但骗子也不少,最明显的就是套现事件。
大部分租赁购买业务是新车。 与需要以自己的汽车抵押的汽车贷款和大多只有几千元的信用贷款不同,租购储蓄只能赚取数亿元的利润,甚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一些该团伙成员负责招募租车人。 他们以申请抵押贷款为由,邀请急需用钱的人到某个城市,并凭借身份证、驾照等信息租车。 租车后,负责抢劫的成员很快就把车借给了他早就联系过的“专业收车人”。 或者直接分解为零件转移、拆掉GPS或者安装GPS干扰器,租车平台基本上很难恢复。
同时,对于平时租房和购房的消费者来说,也存在来自平台的风险。 以租代购的模式规定,在消费者未全额付款的情况下,汽车的所有权归平台所有,这样消费者在付清租金后有权选择是否要车但大多数融资租赁平台还没有这样做。 消费者还车的好计划。
举个最简单的反例,网约车的快速发展是全省租车和代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过去,不少融资租赁平台也打着网约车的幌子,但消费者通过租车、购买等方式参与网约车行业时,却受到网约车市场对车主的监管。 如果想要还车,需要承担高比例的剩余租金,甚至有的平台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还车。
风险和成本是车贷业务的核心
行业雷区遍布,大量以车贷业务为核心的平台或将退出或发生变化,令人担忧。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车贷业务还值得做吗?
答案其实是肯定的。
这项业务既然能在金融领域火爆,说明其市场需求巨大,无论对于平台还是对于用户来说都有其突出的优势。
既然监管已经禁止红黑手段,想要做好车贷业务,健康合法经营,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贷前检查风控,做到“更靠人,更靠车”,包括贷款前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贷款期间的预估风险评估等,提高贷款质量。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控制程度才能在汽车贷款行业继续占有一席之地。
成本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车贷业务本身的线下运营成本极高。 随着监管的深入,利率也将回归正常水平。 如何控制贷前、贷中、贷后成本,保持健康的盈利状况,需要车贷平台认真思考。
顺利度过行业收缩期,车贷业务是否能看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