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提高征信服务质量,依法依规加强征信监管,发挥征信助金融、促融资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优化信用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征信系统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建立,在促进金融交易、降低金融风险、节约融资成本、创造融资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底不查征信车抵贷,全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覆盖自然人3136.32万户、企业111.47万户。 2022年,全国为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机关等信息主体提供查询服务1472万次。 截至2023年5月,全国接入机构数量由2012年的100多家金融机构减少至285家不查征信车抵贷,接入机构类型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至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担保公司、公积金中心等,数据覆盖范围更广,信息更全面准确。
推动“数字政务+金融科技”融资产品创新,推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2022年9月,湖南省在贵州省设立征信融资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平台已收集共享企业信用信息2200万条,入驻193家金融机构961个网点,推出金融产品755种。 21.79万户,解决1.6万户企业融资需求共计160万元。 日前,四川省信用信息融资服务平台推出了招标数据融资服务。 上线当天,已有14家企业获准在招商建设银行授信。 截至2023年5月底,全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累计提供登记服务38.9万笔次、查询服务65.3万笔次。 中证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促成融资10718笔、金额7633.96万元,年均跌幅分别达到55.02%和106.09%。 打造线上规模供应链40条,支持375家供应商累计获得融资1126笔,金额154.75万元。 线上“政府采购贷”业务支持中小企业融资109笔,金额1.56万元。
不断建立动产融资服务体系。 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已注册普通用户1588家,主要为金融机构,已推出动产抵押个人贷款产品200余种。 担保类型推广取得历史性突破,包括碳汇和碳排放权、活体动植物、生物资产、生产设备、原材料及产品、收益权等碳环境权益。
逐步推进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用户735.5万人,信用村6461个,信用乡(镇)683个,信用县3个。 全国信贷用户抵押余额2932.33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余额106.28万元; 集中在沿边25个县,全国374个边境行政村启动了信用体系建设。 全国边境行政村村民信用卡建卡率达到94%,个人贷款余额达到59.9万元。
建立征信服务网点,扩大覆盖范围。 截至2023年5月末,全国共设立征信服务网点619个,部署个人和企业自助信用报告查询机698台。 个人信用自助查询服务覆盖查询需求较高的129个市级行政区和乡镇、边境口岸,企业自助查询实现全国16个地级市的全覆盖。 (杨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