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类型:
A:已经解决
答复内容:
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015号提案的答复
市民建: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我市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政策体系,提高绿色金融管理水平。
一是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制建设。联合制定《苏州市金融机构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从组织架构等8个方面设定标准。联合印发《关于健全苏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服务自律机制的指导意见》,规范行业绿色金融从业行为。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苏州市绿色低碳转型金融重点工作部署的通知》,明确2022年绿色金融定量指标。二是引导辖内机构支持碳排放交易相关工作。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市场启动后,辖内银行机构为多家企业提供了包括开户、交易结算、资金监管、三方存管等碳金融综合服务。如张家港农商行向小微企业发放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盘活企业碳资产。三是探索建设“金融支持工业企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以吴江区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为依托,将工业企业划分为深绿、中绿、浅绿、其他四档,实现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精准支持。四是完善信息披露促进绿色低碳信息整合。分批次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实现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制定区域环境信息披露操作手册和规划,明确法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时间表。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强对接指导,配套上线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系统,不断提升整体披露水平及质量。五是加强评价引导完善考评机制。人民银行苏州中支协助政府设计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将绿色金融支持情况(绿色贷款、绿色制造业贷款、农业贷款等)纳入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度评价办法,并设置分等次表彰。苏州银保监分局将绿色金融服务情况纳入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考核,引导机构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
(二)激发各方动能,拓宽绿色发展融资渠道。
一是强化协作调动多方积极性。银行机构与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合作创新推出了“环保贷”、“绿色金融贷”等产品,通过设立生态环保项目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环保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再贴现。人民银行苏州中支通过设立绿色再贴现额度,建立苏州市绿色企业(项目)名录库,对符合要求的绿色票据给予再贴现资金优先支持。今年以来,累计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17.32亿元,加权平均贴现利率1.56%。三是出台绿色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2021年11月,昆山印发《绿色金融风险补偿资金实施细则》,创新设立5000万元“昆绿贷”风险资金池,贷款损失实行风险共担机制。四是设立环境保护引导专项资金。2019年4月,园区发布《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转型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将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等项目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三)深化产品创新,激励企业主动低碳发展。
一是积极推广“苏碳融”。2021年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结合江苏省内实际,创设普惠型绿色金融产品“苏碳融”,引导金融资源向节能减碳成效显著的领域倾斜。人民银行苏州中支通过召开专场政策宣讲会、制定推广方案等方式,积极推动法人金融机构积极投放“苏碳融”贷款。今年以来,利用再贷款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法人银行落地6笔省普惠型绿色金融产品“苏碳融”,金额合计1500万元,加权平均贷款利率4.21%。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通过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等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2021年,征集50余项绿色金融创新产品,遴选出碳中和挂钩贷、排污权抵押贷等全国或全省首单创新产品。三是积极发行绿色债券。中国银行苏州分行、建设银行苏州分行、光大银行苏州分行等银行充分运用集团资金优势,承销了江苏省首单“碳中和”债券、江苏省首单绿色永续票据、全国首单民营企业绿色短期融资券等多支绿色债券,有力支持了苏州在绿色生产、绿色建筑、清洁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建设发展。四是加强绿色保险领域的创新。如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针对光伏行业的产品质量风险和利润波动风险,创新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保险,为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产品质量类发电保证类等保险。人保财险苏州分公司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创新使用“保险+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做好事前的风险减量管理,助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五是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不断加大对绿色科创金融支持力度,如支持建设银行苏州分行落地投贷联金融中心、建银科创(苏州)投贷联动股权投资基金等,打造“1+N”综合孵化生态,为中小绿色科创企业提供全景式金融支持。六是积极引入低成本绿色资金。指导江苏银行苏州分行引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优惠贷款、苏州农商银行落地苏州首笔国家开发银行绿色转贷款业务。
(四)构建服务体系,建立金融机构联动机制。
一是创设全市绿色金融“三大平台”。架构“绿色低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中心和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三大平台,构建金融机构支持苏州绿色低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平台载体。二是推动展评宣传,扩大社会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度。2021年苏州开展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展评活动,33家机构的50项产品项目参加评选,通过网上互评与专家评审的方式在全市进行了深度宣传,激励金融机构互相借鉴,提升了绿色金融社会认知度。三是探索政银企互动,助力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苏州农商行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首期“苏州市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探索孵化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开展“纺织行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金融创新实验室项目”,这是全国首个由金融机构发起,政府和监管部门参与指导的地区重点产业低碳转型项目。四是搭建绿色金融交流平台,加大产学研融合发展力度。成立苏州市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汇聚绿色发展监管职能部门、绿色金融先行单位及第三方智库机构等,信息高度共享、资源深度整合,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专题学术沙龙和国际合作。五是推动绿色信息共享。绿色低碳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承担了绿色低碳金融动态更新、绿色低碳金融数据库、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体系、绿色金融项目库等功能。其中数据库功能包含苏州绿色发展指数、ESG债券指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数据库等内容,有效打通了绿色金融信息共享渠道。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提高绿色金融管理制度化水平。以“绿色低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中心和绿色低碳金融实验室”三大平台建设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绿色金融的供需有效对接、信息共享和成果转化。探索明确并细化绿色产业目录和绿色项目确定标准,强化对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导作用。强化与地方各级部门联动,金融、财政、环保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动态推进绿色金融工作,促进绿色信息共享。
(二)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金融产品创新。深化科技赋能,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及服务,丰富融资模式,拓宽担保方式,完善金融服务,不断拓宽绿色发展融资渠道。继续积极推广“苏碳融”等普惠型绿色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行绿色债券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保险公司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提升对绿色经济活动的风险保障能力。
(三)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聚焦苏州市支柱行业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制造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引导辖内金融机构进一步提升绿色信贷覆盖面,满足客户绿色信贷要求,服务区域低碳转型发展。
继续引导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苏分支机构积极落实绿色金融相关工作,积极帮助金融机构对接碳减排重点支持领域内的项目融资需求,推动更多碳减排支持工具在苏州地区落地。
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022年7月19日
联系人姓名:胡翔
联 系电话: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人民银行苏州中心支行、苏州银保监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