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闻里,在对美国一位信用卡用户采访中,他提到自己深陷信用卡债务高达6万美元。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本身生活支出就在不断增加,物价的上涨、利率的上升,让他的压力倍增,只能先用信用卡勉强度日。信用卡逾期后,希望能与信用卡发行商协商,但是似乎并不成功。
8月初,美联储下属机构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数据,其中显示约有5.78亿美国人持有信用卡账户,而债务规模达1.03万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美元,严重拖欠率也达11年来的最高。
美国creditcard.com网10月4日发布的每周信用卡利率报告显示,这两年美联储由于通胀进而多次加息,也直接导致信用卡透支利率攀升,目前平均利率已高于21%,美国“卡奴”同样面临着难以偿还信用卡债务的局面。
截止到2023年10月4日
本刊早在2016年曾经撰写过相关文章中,截取了当时的费率情况,加上去年与今年的费率,做成了一张横跨八年的费率变化图(中间部分缺失)。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八年来美国信用卡透支费率的增长情况的走势变化。还有一张图显示了从90年代初至今的美国信用卡透支利率的走势情况。
从数据上看,美国信用卡透支利率这两年一直在高位徘徊,平均值为21.07%,半年前为20.35%,而2015年末该数据为15.01%,8年时间上涨8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为了不引发大的经济衰退,美联储继续大幅加息以抑制高通胀,但是因此直接导致银行贷款成本的增加,美国各类信用卡机构同样要提高信用卡透支利率。
这样的话,信用卡持卡人因为通胀削弱的购买力,就通过刷信用卡以维持生活水平,而通胀速度远远超过了工资增长,又拉动更多持卡人使用信用卡,其中日常开支,包括医药费、房屋或汽车修理费用是主要的债务项目,越来越多的家庭依赖于信用卡的循环债务。有分析指出,美国家庭持有信用卡透支余额的比例约为47%,超过了抵押贷款(40%)和汽车贷款(41%)的比例。
与此同时,信用卡利率的增长又提高了信用卡债务成本,因此这些信用卡用户面临着滚雪球般的窘境,对许多美国家庭岌岌可危的财务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正因为如此,美国人欠下超过1万亿美元的信用卡债务,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27%。
美国信用卡行业采取的是透支利率市场化,发卡机构可以根据资金成本自行定价,范围在10~30%之间。而什么样的持卡人其可能获得的透支利率也各不相同,其依据主要是根据个人信用分来进行确定。
信用分数高的持卡人,可以获得较低透支利率,而被一些银行拒绝接受的信用分较低的“高风险”客群,则只能选择信用卡透支利率更高的发卡机构。在下图中可以看到不同产品针对不同客群,采取的不同透支利率。
如下,上图的透支利率范围是现在所执行的,下图是早期(具体时间忘记)的定价,看到该卡透支利率早期的下限仅为11.99%,现在已经飙升到17.24%;上限从22.99%飙升到28.24%。
根据美国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机制下的模式来看,发卡机构对于一些高风险客群,可以通过提高产品透支利率将风险成本计算在内,这类客群如果在普遍得不到低成本资金的条件下,就不得不接受高利率的信用卡产品。发卡机构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较高收益的可能。
再看另一张信用卡,该卡在多年前的透支利率的上限就是29.49%,而现在看到一张针对“no credit”(无信用分或不良信用)的信用卡透支利率达到30.46%。这种高透支利率针对缺乏信用分或者分数较低的高风险人群。
通胀导致信用卡透支利率的攀升已经超过21%,而一旦拖欠信用卡还款,债务成本很高,这些信用卡用户在支付固定生活支出后没有能力还款,势必造成信用卡债务的恶性循环。
2023年第二季度,大约5.08%的信用卡贷款陷入严重拖欠,也就是拖欠超过90天,明显高出去年同期的3.35%。在持续的高通胀及不断加息环境中,让很多人已经深陷信用卡债务中,信用卡债务上升不会就此停下,这也凸显了通胀的累积效应,同时也是高利率的累积效应。
反观国内,反观国内,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96.46亿元,环比下降9.45%,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05%。尽管处于风险可控范围内,但是一直在千亿元徘徊,还是要有所警惕。特别是个别发卡银行信用卡贷款不良率“突升”现象频繁发生。
2021年初央行的《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迅速出台并即刻实施,取消了执行多年的信用卡透支利率限制,从单一的0.05%/日,到2016年执行0.035%/日~0.05%/日的“打七折”政策全部破局,发卡银行可以根据资金成本及产品策略,在产品中对透支利率自行定价。
因此,虽然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已经近两年时间,却鲜见有银行推出利用透支利率放开政策而策划的信用卡产品,目前市场上能看到的透支利率打折的信用卡产品仅有寥寥几款,市场影响力还极为有限。信用卡业务由于长期使用统一信用卡贷款利率(0.05%/日),无论是发卡银行还是信用卡用户,几乎都没有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意识。
由于透支利率在现有标准(0.05%/日)下仍然可以获得相应收益,因此也就缺乏利用这项政策调整业务经营的动力。另外,一旦卡民逾期无力偿还而向银行上级监管部门投诉,发卡银行最终可能还要减免利息、违约金和手续费用等。这也是信用卡“债务维权”黑灰产泛滥的根源。
实施两年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见效,首先要解决的是信用卡业务真正的市场化问题,由发卡银行根据不同客群、不同的经营战略,自行进行市场定价。市场中有产品采取的是透支利率0.05%/日基础上打8折,即0.04%/日,但是可能仅有本刊提及过这几款产品优势,然而没有需求的客户不会关注,即便是这一权益针对的目标客群也并不了解。透支利率下调的信用卡产品尚且“犹抱琵琶半遮面”,像美国这种随着加息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上调的信用卡产品,恐怕就是自寻死路。
监管部门在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时特别强调,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上,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这个问题,不仅在于透支利率可以降低,甚至可以根据客群定位还能调高(针对某些高风险人群),如果认为政策影响只能降低透支利率,就显得片面了。
但是要想充分发挥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作用,还需要更多政策的扶持,诸如监管部门对投诉问题处理方式的转变,监管部门只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将特别是关于信用卡债务逾期问题的自主处置权,完全交予发卡银行按照政策法规进行处理。
只要发卡银行在处置债务过程中流程不违法、不违规,监管部门就减少对结果的干预,这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现象。否则一旦信用卡用户与发卡银行之间就逾期债务处理问题发生矛盾,用户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发卡银行很难不违心地采用“挂账+停息+分期”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的话,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其实形同虚设。
只有让信用卡业务市场化定价,合法合规地进行市场化运营,才能让发卡银行拥有更大自主权,根据业务特点,遵照新规要求创新设计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信用卡市场的转型发展和升级换代。
关注“老董聊卡”,这里有信用卡的知识,也有信用卡行业独立视角的深度评论与分析,还有信用卡的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