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银行贷款(附近银行贷款在什么位置)?

知识问答 (172) 2023-11-01 09:04:40

10月13日,上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深圳分行因与深圳托吉斯科技(被告1)、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被告2)、托吉斯集团(被告3)、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被告4)、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被告5)、姚振华(被告6)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将以上六名主体告上法庭,并在近日正式被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据了解,此次涉案金额包括上海银行向托吉斯科技发放的25.8亿元贷款,相关的利息、复利、罚息,以及为实现债权而支出的全部费用。借款人是托吉斯科技,宝能系为何会卷入这笔借款纠纷?如果这笔贷款正式被确定为不良,又将会给上海银行带来怎样的影响?

近26亿元贷款,曾获宝能系大力担保

公告披露,2020年12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与托吉斯科技签订了固定资产借款合同,和深业物流集团签订了房地产抵押合同,和托吉斯集团签订了借款质押合同。此外,深业物流集团、托吉斯集团、宝能投资集团、宝能控股(中国)、姚振华作为担保方,各自与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签订了借款保证合同,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此后,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依约向托吉斯科技放款25.8亿元,借款期限截至2023年12月24日,但托吉斯科技并未依约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便想提前收回借款本息。眼看着就要到期,然而六名被告至今都没有履行还本付息或者担保责任义务,上海银行这才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近26亿元的借款有5名担保方,其中有3名都是宝能系公司,此外还有一名是宝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姚振华。而从股权穿透图来看,托吉斯科技的疑似实控人为黄世龙,间接持有56%的股权,与宝能系并没有直接关联,为何宝能系要大力为其担保?

爱企查信息显示,黄世龙曾在宝能系的宝能投资集团、宝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注销)担任监事,算是宝能系的前“老臣”。同时,据了解,这笔25.8亿元的贷款主要用于深圳罗湖的清水河工改项目。2020年,这一项目的申报主体正是“宝能系”的深业物流集团,及至2021年6月,这一项目的实施又移交给了托吉斯科技。由此看来,不管是借款人还是借款用途,都与宝能系关系匪浅。

不过,2020年初上海银行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显示该行与宝能集团的信贷关系在2012年便建立。彼时上海银行表示,不包括承接衡源企业项目公司相关贷款,该行对宝能集团发放的其他贷款余额便有135.4亿元,平均利率5.99%,宝能集团在该行的所有授信、并购贷款都为正常类贷款,未产生风险事件。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宝能集团正经历债务暴雷,深陷连环崩坏,被执行总金额超400亿元,宝能控股(中国)被执行金额也超过了100亿,7月末姚振华还被报道在宝能总部附近被多名讨薪者围攻且“暴力袭击”,上海银行这笔钱能否追讨回来还是未知数。

不良率或将因此提升,上海银行掉队头部

如果这笔债务无法收回,会对上海银行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根据三阶段模型可知,截至6月末,上海银行第三阶段贷款(违约贷款)余额为243.4亿元,而按五级分类划分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65.62亿元,由此可计算出该行的不良认定率为68.04%。较低的数值意味着该行的不良认定十分宽松,不少已实质违约的贷款都没有认定为不良贷款。

再根据第三阶段的预期信用减值准备160.76亿元,可计算出第三阶段贷款覆盖率为66.0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海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仍不够充裕,近几年上海银行不断下行的拨备覆盖率走势也可以印证这一点。资产质量本就不容乐观的情况下,一旦暴雷,无疑就是在把上海银行往“悬崖”推。

尽管上海银行方面对外表示,自己对这笔贷款已经计提了相应的贷款损失准备,不会对本期及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但半年报显示,该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5.27亿元,相比上年末减少了7.8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6%,相比上年末降低了0.5个百分点。从这一数据来看,上海银行应该没有把这笔近26亿元的贷款纳入不良,只是计提了贷款损失准备。

而上海银行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余额为1225.87亿元,虽然相比去年末缩减了不少,但在总贷款中仍然占比9.02%,是该行的贷款第二大行业,加上该行的抵押贷款总额仅次于信用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27.36%,其面对房地产的风险敞口本就不小。如果这笔贷款最终暴雷,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或许都会进一步恶化。

除了资产质量,曾经稳居城商行第二的上海银行,在业绩增速、盈利能力增长等方面也略显掉队。上半年上海银行尽管营收位于上市城商行第四,但同比减少了5.66%,增速在上市城商行中位列倒数第二;纵向比较,这已经是上海银行营收连续同比下滑的第五个季度,也就是说,从2022年二季度到今年2季度,该行的营收同比增速都为负数。利润方面,上海银行的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27%、-0.19%,净利润增速位列上市城商行倒数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2月接任董事长以来,金煜担任上海银行董事长的时间已超8年,或违反“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直到目前也没有其取得豁免的公开信息释出。而在他掌舵的8年里,上海银行不仅从城商行头部跌落,资产质量、业绩增速都出现了倒退,如今已58岁的金煜,又该如何在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力挽狂澜,让上海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业绩增长都重回巅峰呢?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