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拿到驾照的新手都喜欢买二手车,
一旦发生刮蹭和小事故也不至于太心疼,
而且二手车划算又实惠,能省一大笔钱
但是!!!
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如果掉以轻心,
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了,
即使细致询问,多番确认,
也可能难逃销售人员的造假!
到底怎么回事,快来看看
事件回顾
家住安徽的闫先生一直想买一辆宝马牌二手车,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加了一个做二手车生意的微信号。闫先生在对方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中意的款型,并且价格不到十万,十分诱人。对方的公司开在上海,确定下购买意向之后,闫先生于2016年10月底来到了上海嘉定。
本以为这次的上海之行,可以收获心仪的轿车,没想到在支付了定金之后,办理过户手续时,闫先生才发现对方对他隐瞒欺骗,要他额外付清十万的抵押贷款,否则拒绝退还定金。气愤之余,闫先生报了警。今年6月,嘉定区人民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对犯罪嫌疑人钟某等9人提起公诉。
低价二手车吸引购买者
据闫先生回忆,当时他和对方谈好之后,他立刻付了500元的定金,算是把车先定下,等到他去了上海,确认这台车的手续没有问题,就付钱拿车。2016年10月30日,在对方业务员的陪同下,闫先生在上海嘉定一个停车场内看到了那辆宝马车,果然令他十分满意,于是便与对方商议购买事宜,最终将价格定在85000元。
闫先生随后要求业务员提供这辆车的保险、车辆登记证、行驶证等材料,然而对方只提供了行驶证,并表示付完定金、办完手续才能提供其他相关材料。闫先生也没有怀疑,急于买车的他立刻拿出银行卡爽快地刷了25000元的定金,随后对方递给他一份购车协议,但是上面却写着预付定金22000元。“对方当时说,那三千是用来办其他手续的,就不写在购车协议上了。”闫先生回忆道。
不久,一名自称是该车车主的女子出现,要带闫先生去办理过户手续。不过,后面发生的事情超出了闫先生的预料。这名女子拿出一份车辆抵押协议,告诉闫先生该车还有十万元的抵押贷款,需要他把贷款还清,才能提车。闫先生一下子傻眼了,他质问业务员之前为什么不说明这辆车还有贷款,并要求退款。“当时谈好的价格是85000,再加十万的贷款,就是185000,太贵了!我不能接受。”闫先生提起当时的情形,仍有些气愤。
面对闫先生的质疑,对方业务员却只说不知道,并表示定金已经交给了女车主,让他自行去和女车主交涉,而女车主只同意退还合同上所写的22000人民币。至于剩下的钱,业务员和女车主互相推诿,谁也不还。闫先生只好拨打了110。
小伙连续被骗2次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这是一个以低价买卖二手车为幌子诈骗他人钱财的犯罪团伙。除了闫先生之外,至少还有17名被害人,被骗金额1800元到35000元不等。
小吴也是外地人,2016年9月,他在某二手车交易网站上看中一辆起亚轿车。和对方联系之后,小吴来到嘉定一处停车场看车。试车之后小吴感觉不错,决定买下。 付钱之前,小吴特意询问对方此车是否为抵押车,当时对方业务员给了明确回复——不是。于是,小吴就和对方约定以20000元的价格买下此车,并当场支付了10000元定金,签了购车合同。
不一会儿,对方称已约好办理过户手续,小吴便将剩下的10000元付清了。然而付清款项之后,小吴却被告知此车还有十几万的抵押贷款没还。不仅如此,对方还拿出刚刚签好的合同,告诉小吴,合同上写的是“抵押车”,是他自己没看清,就算他不买了,钱也是不退的。对方毫不妥协,小吴只好离开。
既没买到车又损失了2万块,小吴不知道怎么跟家人交代,想了想第二天又去了那处停车场,准备另买一辆二手车。然而对方故技重施,在小吴付下1万5千元的定金之后,对方又以该车有8万元抵押贷款为由,要求小吴要么付清贷款,要么换辆车。小吴看不上其他车,对方也坚持不还钱。只是对方人多势众,人生地不熟的小吴不敢惹事,即便知道自己吃了哑巴亏,也不敢理论,只能作罢。
以卖车为诱饵实施诈骗
案发后,这个以宗某、周某、钟某为首的9人犯罪团伙中的6人在闫先生报案后很快被抓获,其余三人也于2016年11月至12月间陆续到案。
这个二手车交易诈骗局其实并不高明。犯罪嫌疑人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低价不实的车辆信息,引诱顾客前来买车,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诱骗顾客签订购车合同收取定金,然后再谎称车辆系抵押车,以要求顾客付清抵押款为由迫使被害人放弃购车,且以“合同已注明情况”为由不退或只退部分定金。
该团伙设计的整个“卖车”流程并不是以卖车为目的。卖车只是一个幌子,最终是为了骗取被害人全部或者部分定金。所骗得钱款按约定比例分成。近日,9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罪被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