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宜宾,是一座极具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国率先打响中小企业改革“第一枪”,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荣。迈步新时代,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次第开花的崭新景象。为向建国成立70周年献礼,连续推出宜宾市近年来创造的改革典型经验,与全国各地互动交流。
宜宾市现有油樟林约47万亩。
随着气温升高,叙州区大片的油樟林开始落叶,林下,到处都能看到村民们捡拾油樟叶的身影。
“其他树叶落在地上只是肥料,但油樟叶对我们来说就像是散落的‘钞票’。”叙州区隆兴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百公斤油樟叶子可以蒸馏出约4公斤樟油,每公斤价格在120元左右,“不少村民已经是全家总动员上山捡叶子。”
宜宾市叙州区素有油樟王国、世界樟海的美誉。全市现有油樟林约47万亩,樟油年产量约1.4万吨,占全国70%以上、占全球的50%左右。其中,叙州区是全国最大的油樟原生资源地和全国天然油樟植物园,有油樟林37万亩,其中公益油樟林占67.74%。
针对公益林因采伐、交易受限而导致业主(林农)资源盘活难的问题,该区坚持锁定发展油樟,立足樟油主要从油樟叶中提取这一特点,采取改革的办法,创新推出公益林经营收益权抵押机制,用“树叶抵押”唤醒公益林“沉睡资产”。
颁证许可,打通抵押通道
建立经济林木(果)权证制度,破解业主(林农)非林地上营造的经济林木(果)不能办理所有权证和抵押贷款等难题;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破解业主(林农)以出租、转包、入股等方式流转集体商品林地不能办理所有权证和抵押贷款等难题。
将公益林中的油樟和竹林纳入《经济林木(果)权证》《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办证范围,使公益油樟林经营收益权成为抵押“硬通货”,林农凭证即可直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油樟林一隅。
联合审批,保障运行规范
业主(林农)以公益林经营收益权为抵押,向宜宾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书面提出抵押贷款申请,由林业、保险公司、收储公司、评估机构等部门和单位推荐,金融部门对申请贷款抵押经营收益权进行调查核实,林业会同保险公司、评估机构对申贷人抵押的林木收益权进行初评并出具推荐意见,符合贷款条件的,银行机构根据推荐意见组织开展二次调查、资产评估,办理贷款手续。
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信贷产品,优化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合理确定公益林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利率和期限,提高收益权抵押率,满足业主(林农)信贷需求。
和丰村的万亩油樟林地。
创新模式,规避贷款风险
将公益林中的油樟和竹林的经营收入列入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范围,探索出“收益权抵押+森林保险+林权收储+风险补偿金”贷款模式。
以公益林经营收益权作为抵押,联合中国人保、平安等保险公司推出林木防火综合保险,被抵押林木发生灾损后由保险公司直接先行赔付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提供森林火险和借款人人身意外险。
业主(林农)因经营不善导致还款难时,由银行委托第三方拍卖机构公开拍卖经营收益权用于还贷。同时,区财政注资1100元成立风险补偿金,对保险赔付或公开拍卖后剩余不良贷款给予银行70%补偿。
截至目前(2016年以来),叙州区已累计发放油樟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1200万元,预计2019年可实现油樟综合产值35亿元、增长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