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见习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
曾经盛极一时的P2P网贷,如今已经成为历史,与此同时,近期有多家P2P平台被相继立案。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12月28日,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发布警情通报显示,根据投资人报案,已对新新贷(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新新贷”)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新新贷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2月29日,新新贷针对被警方进行立案侦查一事,发布声明表示,原公司高管、部门主管、理财经理、业务员、信贷部等相关人员,自通报发布之日起,全额退缴所获工资、佣金、提成、返点等非法所得至公安机关指定的退款账户。
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政治处崔警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尚不方便透露具体进展,后续情况将会第一时间通过官微向公众通报。同时,《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新新贷公司,但其官方电话已经暂停服务,客服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
“对于已经立案的P2P平台,司法的介入有利于欠款的清收,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关键看资金使用的方向,是否投向实体经济,有没有已被挥霍浪费,或者已经形成损失。对于资金提供者,要及时按照司法部门要求进行登记,避免更大的损失。”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李凤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尚有21.5亿未兑付
根据上海警方通报,经查,自2013年10月起,“新新贷公司”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设立“新新贷”线上理财平台,以承诺支付5%至10%不等的高额收益为饵,通过销售各类理财产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集资款被用于公司运营、还本付息、对外出借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已冻结相关银行账户,追赃挽损工作仍在全力进行中,最终清退将由法院依法进行。公安机关已获取“新新贷公司”相关数据,同时聘请专业司法审计机构对每位投资人的投资及出借资金进行确认,并追查资金去向。
天眼查信息显示,新新贷平台成立于2012年2月,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隶属于新新贷(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法定代表人张扬。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新新贷在12月29日的声明中表示,新新贷所涉借款人应依法履行还款义务。请平台借款人将还款本息依法汇入公安机关指定的退款账户,未及时还款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追缴。同时,目前公司尚未接到任何关于停止兑付的通知。
通过梳理,《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12月7日,新新贷官方曾发布公告显示,截止2020年11月4日,新新贷未兑付本金21.6亿元,2020年11月5日兑付本金315万元。2020年11月5日至12月6日期间,新新贷高管及其他人员主动退赔收入0万元:其中采用现金方式退赔收入0万元,采取未兑付本金抵扣收入0万元。新新贷以实物抵偿债权本金73.92万元。综上所述,截止2020年11月4日,新新贷未兑付本金21.5亿元,可以用于本次兑付总额为3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9月,就曾有媒体报道新新贷“被立案”的消息,当时新新贷官方还在澄清公告中表示,其存量业务清理工作目前稳步推进。
多家P2P平台被立案
今年11月中旬,中国银保监会监督管理委首席律师刘福寿在公开场合宣布,我国P2P网络借贷机构正式清零。
“P2P清零是监管部门强化金融科技监管,依法整治和维护金融秩序,严格实行‘持牌’经营的一项重要成果。”李凤文对《华夏时报》表示,“P2P由最高峰的5000多家实现清零,经历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监管部门一直在进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的整治工作。金融是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专业性强,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到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如果不实行严格的牌照限制,就会出现乱办金融问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归零之后的P2P迎来了“立案潮”。12月11日,根据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警情通报内容显示,因汇联汇理财无法在区P2P网贷风险应对专班督导下兑现清退承诺,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经综合评估,南山警方于12月3日依法对深圳市汇联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立案侦查。
11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官微“深圳经侦”发布多家涉案P2P网贷平台通报,“宜聚网”“车行金服”“多宝库”等P2P网贷平台,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深圳警方立案侦查。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宣布清零至今,已有近20家P2P平台被立案侦查。
零售金融行业专家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P2P平台被立案,意味着平台涉嫌违法行为,已被立案与能否回款不具有必然联系,主要取决于底层资产质量,如果有大量的企业贷造假项目,那么不容易回款;如果有大量小额分散的真实消费贷项目,那么后续回款有较高概率,此外还牵扯到公司原有账上的资产情况及变现能力,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苏筱芮强调,投资者应当积极配合公安登记,理性等待案件处置结果,平台的财务盘点、资产处置等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P2P的短暂历史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如何平衡创新与审慎,是近年来市场热议的话题。”苏筱芮认为,今年以来在各地陆续开启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正是创新与审慎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过度创新可能造成市场风险,过度审慎又可能抑制创新,因此,目前的基调是建立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金融科技创新试错容错机制。
对此,李凤文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金融科技创新必须强化监管,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对于非法金融要露头就打,不能任其发展。同时金融创新也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创新,不能打政策擦边球,要守正创新,不能搞伪创新。金融创新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偏离服务宗旨,更不能无视金融监管而扩大风险,要严格控制创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提前预案,早做准备,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