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上的贷款未处理,
不注销将影响您的个人征信”
???
当接到这通电话
自己却不知道尚有贷款未还
你慌不慌?
因为害怕会影响个人征信
便按对方指令操作
当心!这你可就上当了!
当今时代
个人征信已经成为“第二张身份证”
但容易被不法分子视为“商机”
布下层层圈套
真实案例
冒充平台客服
5月22日,K小姐接到自称某东的客服人员的电话,称K小姐在某东平台上有贷款没还清,让她还钱。K小姐称其仅在某东平台上购物,从未贷过款。随即对方便问K小姐之前是否有帮他人砍价,或许因此点击了某个贷款链接,K小姐认为对方的猜想很有道理,便相信对方。
设置圈套
随后,对方称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征信,于是K小姐问该怎么办,对方让K小姐下载安装视频软件并加入会议,开启屏幕共享。
实施诈骗
对方让K小姐打开某呗,称K小姐产生一笔贷款上限是33800元,而当时K小姐看到某呗的贷款限额也是33800元,便当真把这笔款项当成了申请的贷款额度。随后,对方让K小姐将某呗额度提现到自己银行卡账号,再转账到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
意识被骗
接着,对方继续让K小姐下载其他app,重复第一次的操作。在处理过程中,K小姐接到了丈夫电话,丈夫说接到反诈中心96110电话,怀疑她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提醒她赶紧停止转账,此时K小姐才意识到被骗。
手段分析
01
诈骗分子往往通过不法渠道获取到公民个人信息。再利用“+”“00”开头的境外号码、“区号+座机号码”等冒充金融平台工作人员,准确报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骗取信任。
02
告知受害人不注销某东某条或者利率高于国家规定,将会影响个人征信诱导受害人按照他们设定好的圈套进行操作。
03
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下载能共享屏幕的视频会议APP,远程指导并观看受害人的操作,引导受害人到借贷平台贷款。
04
诱导受害人将借贷app中的额度全部提出,以“降低利息”“注销要求”为借口,让其将款项转到指定银行账户,为了不引起受害人的怀疑,诈骗分子还承诺原路返还资金,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
1、如接到自称银监会、某东、银行客服的电话,请提高警惕,切勿轻易转账。
2、如果陌生人要求下载安装视频会议软件共享屏幕等,并提出“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3、不能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4、谈及征信切勿慌张!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如对个人征信存疑可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