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是时候来点原创了!
咦?这句话怎么这么熟?好像来自我女儿经常说的,对,是时候叫出超级飞侠了!
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是收集大型和复杂数据,以及有关数据分析的术语,记录着任何可识别的信息;本文所关注的大数据,更多的是车贷客户人车失联后,目前车辆使用者的信息以及车辆的相关信息。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围绕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习惯、社交网络账号等信息,大量创业公司都通过各种科技手段,去捕捉网上的用户行为,甚至购买大量用户资料去清洗,渐渐也形成了一整条产业链,也有部分公司出售这些资料的公司和个人已经触犯法律。
2017年2月27日上午,广东警方在集中开展的“飓风1号”行动中,就来到广州越秀东风东路的一栋写字楼内,对一家以债务催收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了抓捕。
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京发布,进一步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于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处罚,《刑法》原条文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也就是说,在《刑法修正案(九)》之前,凡是构成此罪的最高刑期为三年。《解释》共十三条,包括明确了“公民个人信息”的范围、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认定标准等十个方面内容,已经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因此,《大数据在车抵贷业务中寻找失联车辆过程中的应用》,只是协助大家去梳理在寻找失联车辆中的逻辑和思路,至于如何获取和使用大数据,看各家本事了。
一、背景
在车抵贷的贷后工作中,大部分公司会把精力放在逾期客户车辆的查找和拖回。从去年整体贷后拖车过程来看,由于客户资质整体较好,80%客户不存在骗贷和短期资产恶化的可能性,因此,2016年,车辆查找更多的是依靠有线及无线的GPS定位,并使用备用钥匙将车辆开回,拖车只是迫使客户短期还款的一种手段,并没有想去变卖车辆以补偿客户留下来的债务。
2017年,随着车抵贷业务竞争的白热化,大部分车贷公司进一步放宽了贷前的审批尺度,基本上身份证、银行卡和登记证书就可以从很多公司拿到钱,而且客户很清楚自己的车辆被安装了有线甚至无线GPS,排查和拆除GPS设备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二押公司转移和变卖车辆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更有甚者,江苏、山东等地出现了反盗抢联盟,即使车贷公司从这些地区找到并开走了车辆,也有可能在路上被抢回去。
但是,车还是要找的呀?要不还能怎么办?不找岂不是直接变成坏账了?!
是不是很无奈?无奈也没办法,这就是现状!随着监管部门搭建投诉体系和出台催收规则,催收行业必将面临着洗牌!
二、逻辑
逻辑正确是任何工作的起点,而我们只谈技术。
一般来说,骗贷或逾期客户在感知到车贷公司要动手拖车之前,就会找地方拆除GPS,然后将车辆卖给二押公司。车贷公司和二押公司理论上可以存在一个谈判的过程,不过即使谈判成功,也会存在一定上的经济损失,毕竟二押现在也是很专业的,不会轻易把车送回来。
那大海捞针,怎么捞?世界那么大,车去哪里找?
所以,很多车贷公司寄希望从购买抵押车的车主身下下手。我们来看看,会有哪的信息可以利用上!
首先,车辆行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车辆轨迹,会被记录下来;
其次,车辆行驶,就会产生违章(违章记录);
第三,违章就需要处理,处理就会产生处理地点和违章处理人记录;
第四,车辆原保险过期,就需要购买新的保险(交强险和商业险),新的保险会有一个受益人,受益人一般会是目前的使用者,或者使用者的直系亲属。
第五,车辆行驶,也会发生事故吧,然后需要报保险吧,保险就需要有理赔记录和处理地点。
第六,如果不希望车辆上路被查,就需要正常年审,年审就会有年审的时间和地点、而一般记录年审的地点几乎就是目前车辆主要活动的区域。
当然,不是所有的车辆都会产生以上所有的记录的,比如我的车就脱审怎么了?我就规范行驶,一个违章也没有呀!违章处理我买分还便宜呢!
所以,寻找失联车辆是以上所有数据的综合应用!
那这些数据从哪获得啊?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啊!
我只谈逻辑!
下篇,我们先研究下车贷业务的基础数据—车。
记住,以后不是纹个身就可以找车和拖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