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车抵贷要求(阳光车抵贷怎么办)?

知识问答 (117) 2024-06-20 10:06:20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义更显重大。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扶持政策频频出台、持续升温。特别是进入8月份,国务院更是6天内召开三次重要会议,将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下一步金融领域的重点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光大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面推动普惠金融政策落地,普惠业务实现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23.19亿元,较年初增加241.43亿元,增速18.84%,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91个百分点;客户数36.59万户,较年初净增5.70万户。新投放利率和不良率保持在合理区间,银保监会“两增两控”全部达标。

“抓普惠金融不是一时之勇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有长期性、艰巨性、持续性的重要工作,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下大力气作为战略转型、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光大银行副行长孙强表示,要坚定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服务实体、服务民营、服务小微;坚定落实监管要求,真抓实干完成“两增两控”;坚定发展普惠生态链,加大对优质企业营销力度;坚定守住风险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经营风险。

“激励+约束”激发创业新活力

完善的机制体制是推动普惠业务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光大银行持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下沉工作重心,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专业部门、专营机构、专家审批”工作机制,光大银行在总行层面建立柔性团队,全面验收“信贷工厂”模式,持续挂牌普惠专营机构,推动基层营销布局和风控审批双提升,以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将普惠金融发展体制推上新高度。同时,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延续既定优惠措施,拿出专项资源,奖勤罚懒,从项目拓展、产品推广、客户营销等方面,有效调动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创造力。

据了解,该行年内还连续下发了尽职免责、便捷续贷管理办法,紧抓减费让利服务,精简业务流程,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周转成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通过定期查、反复讲、持续推,光大银行深度践行国家发展战略,助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线上+创新”构建产品新体系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短、频、急的特点,光大银行加快科技投入,积极研发创立“光大快贷”系列产品,构建线上化业务新时代。随着“阳光政采易”“阳光e微贷”“阳光e抵贷”“阳光e标贷”等创新产品陆续上线,光大线上产品体系迅速形成。

在首款“阳光e微贷”纯信用产品基础上,今年8月份,再次推出“阳光e抵贷”线上新品,实现融资“秒批、秒贷”,解决了传统线下抵押业务效率低下、审批繁琐问题,为更多小微企业高效融资提供便利条件。上线不足两个月,已在广州、苏州等地迅速铺开。

在山西太原,光大与中征平台联手推出首个“阳光政采易”项目,短短4个月,服务客户超250户,批复金额近7亿元,为支持当地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做出了表率。鉴于该模式广覆盖、低风险、高效率的特点,人民银行总行将其列入示范项目,当地监管机构邀请其专题介绍模式经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目前,“阳光政采易”已完成和山西、珠海、株洲、山东等11个地方财政机构的对接,有望实现模式推广。

针对特定区域内投标活动频繁的小微企业,光大设计了“阳光E标贷”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化投标保证金融资。借力阳光普惠云系统,企业线上申请投标保证金融资,“秒提、秒放、随借随还”。该产品联动光大银行的“招标易”产品,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生态链上的核心机构与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资产+负债+科技”的一揽子解决方案。8月份上线以来,已在安徽省内落地首笔线上投标保证金融资,有效提高了区域内招投标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光大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陈绍宁表示,发展普惠生态链,就是打通产业链、产品链、数据链、场景链、渠道链,为优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服务,这是光大普惠的不懈追求,也是服务的初衷。

“科技+场景”发动服务新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按照“敏捷、生态、科技”战略转型要求,光大银行不断提高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围绕优质流量场景,着力打造科技金融、数字普惠,培育核心竞争力。

依托“阳光普惠云”系统功能优势,光大银行推出云计算和云认证两大功能,通过“融资产品+金融科技”双项服务输出增强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创新推出“光速”流程,按照“可组合、可配置、松耦合”设计思路,逐步实现流程模块化设计、线上化审批、自动化操作等功能。借助“阳光普惠云”,光大银行实现与青岛、太原、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市6个优质项目合作,以高效的数据通道,为近150户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4亿元。

重视大数据挖掘和应运,光大银行依托小微企业现有物流、账款、退税等数据,主动嫁接工商、税务等外部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客户分析与模型筛选,为客户精准画像,实施精准营销和风险防控,为业务全流程提供智能决策。经试点,首款“阳光e微贷”纯信用线上产品日趋成熟,已实现系统内分行广覆盖,累计授信客户超400户,累放金额突破3亿元,为线上小微产品体系搭建开了好局。

在大数据应用的支持下,光大银行遵循“多渠道、批量化、低成本”原则,通过对接核心企业系统数据、资金定向支付、核心企业进行连带责任担保或回购担保等形式,积极开发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构建起多层次“金融+渠道+场景”的服务体系,形成普惠金融业务生态圈。

“转型+升级”掀起惠农新浪潮

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是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从推动乡村振兴,支持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光大银行持续加大涉农扶贫支持力度,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今年一季度,光大银行下发“两个指引”,从制度层面强化扶贫涉农工作推动,引导资金流向涉农扶贫领域。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光大银行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三项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

在重庆,光大银行基于农业担保强大的代偿实力、专业的涉农队伍、广阔的未来前景,坚定加深合作,通过优化内部流程和服务措施,克服区县网点少、农村无网点劣势,成功开辟出一条普惠涉农贷款新渠道。通过精耕细作生猪养殖、果树种植、农作物加工等涉农业务板块,今年9月末,该渠道累计投放涉农企业贷款突破2000万元。

在黑龙江,依托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光大银行开展金融支农服务,创新推出“农场贷”。通过集团连带责任担保加土地收益权质押的方式,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下属农场开展授信,助力黑龙江农业及垦区发展。截至9月末,累计投放20户,金额21亿元。

在苏州,根据产业扶贫企业所属行业和发展特征,对雇佣贫困员工占比较多的拟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予以政策倾斜,通过信保贷、昆科贷等政府分担基金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在合肥、武汉、长沙,光大银行分别推出“阳光助农贷”“扶贫贷”“专项支农贷”,以“真金白银”支农助农、扶贫脱贫。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