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上游企业融资贵,会推升我们的采购成本。下游企业融资难,就会影响我们的回款周期。”一家高端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越来越多的企业有这种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方面的‘特殊’需求,我们会向企业推荐应收款链平台业务模式。之前,我们为一家核心制造企业累计办理应收款保兑业务超过1.4亿元,帮助它上游近8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融资。”浙商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助理杜长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多政策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
杜长峰所说的,就是供应链金融。所谓供应链金融,实质是围绕供应链条上的一家核心企业,通过管理其上下游的资金流、物流来为整条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授信。如此一来,供应链金融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将宽货币转化为宽信用,让银行敢贷、能贷、愿贷,从根本上变革了风险管理模式,为中小企业获得门槛较低、成本合理的融资开启了大门,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受到国家层面多项政策鼓励,是我国服务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抓手。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里,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具体举措中,就单独提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今年8月,工信部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526号(工交邮电类23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也表示,将与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继续加强合作:一是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创新,推动发展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产品,配合相关部门优化金融服务;二是进一步做好产融合作,加强与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的合作,促进民营平台企业发展。
事实上,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供应链协作企业、电商平台等诸多主体,都在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展开充分的合作和竞争。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浙商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先行探索,业内首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收款链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和智能合约的特性,把中小微企业被拖欠的应收账款转化为“区块链应收款”电子金融工具,企业通过转让工具进行融资、采购原材料和服务,从而盘活应收账款,解决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拖欠问题。
“这个业务的初衷是解决供应链上下游客群融资难的问题,充分降低供应链上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客群打造全方位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杜长峰表示,以某建筑企业为例,每年通过该应收款链平台签发区块链应收款近10亿元,累计服务企业上游中小微客户超过600余户。
贷款审批权下放一线分支行
5分钟申请、1刻钟审批、0手续费,这种在手机上“点一点,拍一拍,刷一刷”就可让小微企业享受到贷款的“点易贷”产品,是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创新推出的小微产品。“足不出户就知道自己能不能贷款、能贷多少,这个服务很方便,不用为贷款额度问题特意跑一趟银行。”经营一家连锁食品店的张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截至2021年10月末,浙商银行济南分行“房抵点易贷”余额16.50亿元,较上年增长31.85%,服务客户1600余户,今年新增447户。“我们想要运用‘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经营思路,进一步构建高覆盖、低成本、多场景的数字普惠金融经营体系,持续增强对普惠金融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最终实现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有机融合。”杜长峰表示。
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有生力量,中小微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承担着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科技创新、80%以上的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过去,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存在惜贷、惧贷、不愿贷等问题。
从小微企业角度而言,融资难问题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尚未完全解决的一个难点;而从银行角度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偏大、经营成本高,可持续发展难度大。为摒弃“降低门槛、快进快出”的运动式做法,不少银行开始瞄准专业化经营道路,组建专门团队、研发专门产品、打造专门流程、构建专门风控,“真刀真枪”地干。
“为了让客户经理敢贷、愿贷、能贷,减轻客户经理思想负担,我们在同业中率先建立了尽职免责机制。”杜长峰表示。
经济导报了解到,浙商银行济南分行通过充分授权将贷款审批权授予一线分支行,让了解小微企业的银行一线工作人员来决定贷还是不贷。目前,浙商银行济南分行99.9%的业务审批均于支行、分行完成。
“服务小微企业要专业化。目前,我们形成5名骨干客户经理与1名风险经理协作配合的‘5+1’专营团队模式,开发了40余款特色产品。同时,按照小微企业分类风险程度,设计了不同的信贷流程,提高借款便利度。”杜长峰说。
据悉,浙商银行建立了专门的授信制度体系,小微贷款资产质量持续多年在全国性银行中位居前列。截至2021年10月末,浙商银行济南分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49.89亿元,较上年新增7.50亿元,增长17.68%,已完成监管部门下达的全年任务指标的124.92%。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3272户,较上年新增528户,增长19.24%。普惠型小微业务不良率1.03%,实现了普惠金融的规模、质量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