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没来得及看到汽车金融的蓝海,战斗就已经在眼前浴血奋战。
——鑫财经
洪若欣/文
不过,我对汽车金融市场的印象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资本飙升、巨头入局、市场混乱、胜负难分。
这也是这个行业有趣的一个方面。 一方面,顶级互联网巨头“混战”,无论是哪一个细分领域,背后都有庞大的资本和混战。 另一方面,虽然是最草根的商业模式,但本地推、夫妻店,靠单一业务赚辛苦钱。
在很多人看来,无论这个行业的现状如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蓝海市场。 但当我带着对这个行业的好奇去观察和与从业者交流时,我仍然对这个推论抱有怀疑。
或者至少,你的恐惧还没有停止。
1
种种迹象表明,汽车金融垂直细分(注:汽车抵押贷款,以债务人或第二人或自购汽车为抵押,向金融机构或汽车消费抵押公司取得的抵押)行业已正式进入一个洗牌期。
“最近有四、五个车贷平台找到我,希望我尽快接受。” 某车贷平台负责人万宁(化名)告诉我,“这些平台规模都比较小,要收的也就两三十亿元,规模大的也就10亿元左右,而且规模不大。”已经做了两两年了。”
他们在这个曾经炙手可热的细分领域努力了很长时间,但最终只能“贱卖”求生存。 “活得真不容易。”万宁看着我摇摇头说道。
一方面,这些压力来自于P2P行业逐渐收紧的监管要求。 今年8月24日网贷监管规定发布后,资金存管等带来的合规成本压力,以及备案制度的诸多不确定性,让这些进入车贷P2P平台举步维艰。
另一方面,车贷行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千团大战”。
今年11月,“网贷之家”发布的《2016年汽车贷款合规蓝皮书》显示,全省至少有1136家P2P网贷平台,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数量约为2,202. 这一比例高达51%。 从交易额来看,2016年1-9月末,P2P网贷行业交易额为14112.51万元,其中车贷交易额为960.6万元,占比6.81%。
一位同修告诉我,网贷限制之后,P2P平台只能选择非常有限的变革路径。 一种选择是涉足消费金融,但此时入手其实为时已晚; 另一种选择是从事2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抵押贷款,但该领域门槛太高,风险也很大; 另一种选择是汽车到货贷款,由于是汽车抵押贷款,风险相对可控。
但事实上,汽车抵押贷款作为汽车金融行业特别细分的领域,有限的市场无法容纳如此多的参与者。
“去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获客越来越难,成本大幅上升,而客户质量却大幅提升。” 万宁表示,“市场这么大,玩家也越来越多。一些大玩家进入市场,背后有大资本支持,很难与它竞争品牌和利率;而一些小平台不遵守规则,让市场越来越混乱。”
据悉,车贷行业一直高度依赖线下门店和销售人员。 由于每笔欠款金额较高,可以支撑线下业务发展的成本。 这些方式也有效支撑了这几年行业的爆发。 向下。
但到了去年,不止一位同修告诉我,规模下降带来的利润已经到了临界点。 从业者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不开新店,规模缩小在所难免,但如果开新店却“抢不到”业务,损失可能会更大。
此前,据媒体报道,去年5月,由于加盟模式管理不便,易鑫集团就已经收紧了车贷业务规模。 大鳄的转身,其实更能诠释这个行业的“干实事”。
2
在整个汽车金融行业,激烈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车贷领域。
今年下半年开始,一轮基于二手车平台的消费抵押贷款猛增。 相关统计显示,美利金融、易信、第一汽车贷款等一批公司已进军二手车融资业务,累计抵押规模已超过1000万元。 随着更多玩家进入市场不看征信车抵贷,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万亿规模”可期。 (注:这里的二手车金融主要包括二手车分期业务、车商库存融资等)
事实上,在当前的二手车交易行业,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来者,金融早已成为每个市场参与者的“标配”。
2014年起,美利金融等平台开始介入二手车金融市场; 2015年后,腹中的几家二手车平台——人人网、优信、瓜子——相继推出二手车金融产品,竞争早已赢得了客户和交易,一路延伸到金融服务。
去年6月,被平安全面收购的汽车之家也宣布了二手车战略。 汽车之家公布的信息显示,在推出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同时,还将利用母公司平安建设银行的数据和征信系统,以及低成本资金的优势,推出二手车交易平台。理财产品。 个人商业贷款产品和二手车消费贷款产品。
虽然,从市场和新政的角度来看,二手车金融的发展环境确实比车贷要好很多。
例如,今年商务部印发的《关于促进二手车交易便利化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取消了限制二手车流动的新政策,并提出“积极引导二手车交易便利化”。二手车交易企业线上线下融合,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拍卖等贸易方式。
再比如现在仍然经常被提及的二手车金融渗透率。 JDPower研究显示,与新车金融36%的渗透率相比,我国二手车金融的渗透率仅为8%左右。 艾瑞咨询发布的另一份数据强调,国外二手车金融渗透率甚至不足5%。
虽然这个行业的迅速衰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能改变竞争激烈的事实。
一位调查过各种线下二手车市场的同事告诉我,现在大多数线下市场中,销售人员比购房者还多。
“线上平台出现后,中单市场的交易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线下二手车情侣店,如果一开始一个月能做三单,现在可能一个月就只能做一单了。”而二手车的价格也越来越透明,他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为此,这些店家也想向顾客推销金融产品,分期按揭的佣金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其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收入来源。”
此外,二手车金融领域的非凡之处在于,每个玩家背后都站着大鳄。 由于汽车交易和汽车金融领域无法摆脱线下,大部分仍然是重资本模式。 在全省开设数百家分公司后,能跟上步伐的玩家太少了。
仔细想想,这确实是事实。 在掠夺者之间的混战中,从来不存在“第三位”。
3
最近,在很多大厦的自动扶梯井里,似乎一夜之间就弹出了很多新车分期付款的广告。 提车,来用车,花生好车……伴随着他们融资的消息。
这些公司大多以融资租赁的形式让用户以极低的首付成本获得汽车。 同时,由于它们不是4S店,因此可以向用户销售不同的车型。 (注:融资租赁模式购买汽车主要依靠分期付款的形式,引入转租服务中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特点,在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资本一直是市场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汽车金融领域下一个被抢的“高地”是新车分期吗? 我咨询了一些业内的同事,他们的回答很有趣。
一方面,新车销售确实迎来了利空新政。 7月1日,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取代实施近12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新《办法》最大的突破在于从根本上打破了汽车销售品牌授权的单一制度,不再要求强制品牌授权。
从数据来看也是如此。 据内部研究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外每年约有30%~40%的新车不是在4S店销售,其中通过非4S店渠道销售的新车占有很大份额。 一部分来自于新渠道+新金融服务的下沉。
另一方面,新车金融服务可能只是这些企业全产业链覆盖和汽车金融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即覆盖新车、二手车和后市场的全产业链布局。
去年6月底,易鑫集团生态战略的重要一步是创立“淘车”品牌,涵盖新车、二手车、分期付款、车险等服务。
此外,优信集团旗下集资讯、评论、社交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相关媒体内容平台车博乐更名为优信新车,加大社交汽车电商; 而上述新车分期品牌“当个车”本身就是原二手车服务平台大搜车的新车项目。
不过,从事汽车金融业务的企业的生态布局恐怕并不是新金融大鳄想要输出的,而是由业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如上所述,线下布局的重资产模式下,固定成本非常高,叠加新业务的边际成本非常低。
此外,车辆交易本身就是一种低频行为。 尽管获客成本太高,但只有不断延伸产业链,才能从用户身上挖掘更大的价值。
事实上,不仅二手车平台在刺探新车交易,其他汽车交易和金融平台也在扩大触角。
例如,车贷平台微贷网此前推出了“微车拍”服务,从车贷业务切入交易市场。 对于车贷业务来说,逾期车辆的处置也是必要的交易环节。
另外,按照同样的逻辑不看征信车抵贷,目前市场上相对活跃的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新车分期的平台未来可能也不得不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因为报废车的处置也是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链。
基于这个想法,我很好奇未来的汽车金融行业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应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如需联系我们,请发送短信:xinfinanc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