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公司(普惠金融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知识问答 (127) 2023-07-05 11:05:18

上周,2019北京车展拉开帷幕。 事实上,新车很多,各大汽车品牌纷纷亮相新产品和“黑科技”。 然而,在汽车消费市场,金融服务费等顽固问题仍然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自从南京宝马女车主维权丑闻曝光后,不少车主开始诟病,汽车金融服务费算什么? 是否合法合规?

针对这一问题,银监会4月15日回应称,已提请上海银监局调查梅赛德斯-奥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是否通过经销商违规缴纳金融服务费。 在调查进行的同时,汽车行业也在进行反思。

自2018年乘用车销量出现近30年来首次负下滑以来,不少经销商的自行车价格不断下降,4S店的运营成本也日益下降。 这样的“剪刀差”,迫使4S店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赚取收入。 在与车企、​​经销商、4S店等多个对象打交道的过程中,用户越来越无法容忍车辆消费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 在这场舆论谴责和行业反思中,汽车金融服务收费“潜规则”能否迎来改变?

行业“潜规则”:什么是车辆金融服务费

近期,“西安宝马女车主维权”事件持续发酵,“4S店利用多种方式引导用户收取”涉及的1.5亿元金融服务费引发广泛关注。 此后,多地消费者反映,他们在按揭买车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

家住山西昆明的杨先生是一位汽车爱好者。 他走遍了大部分本土品牌4S店。 据他观察,金融服务费是用户按揭买房必须经历的一个流程。 2017年9月,杨先生的女儿通过4S店按揭购买了一套房子,并收取了四五千元的金融服务费。

尽管用户苦恼已久,但金融服务费早已成为汽车销售的“潜规则”。 张斌(化名)是四川某国有建设银行的客户总监,负责车贷业务。 大约三年前,他所在的工商银行与某日汽车品牌经销商合作开展汽车贷款业务。 双方同意为用户提供零月息抵押贷款。

2017年8月,一位客户申请了汽车贷款。 张斌在估算月息时告诉客户,“我们对部分车型提供零月息抵押贷款。” 然而,该顾客反映,4S店已经以“建行房贷需要手续费”为由,向他支付了数千元的金融服务费。 顾客带着疑问向4S店询问了情况,然后要求还车。

风暴的发展超出了预期。 4S店工作人员愤怒地质问张斌:“你为什么要告诉顾客费用?你的房贷就可以了,你其他的怎么办?现在顾客要还车,那怎么办?”你说?” ?” 风波发生后,张斌所在的分行终止了与涉事4S店的合作,并“不再向我们推荐客户”,但仍与其他银行有车贷合作。

与之相关的投诉和纠纷也越来越多。 早在2018年初,上海东城法院网就发布了一篇题为《对车辆金融服务费说“不”》的案例通报,其中提到了一个案例。 昌平区人民法院重申:“汽车销售公司自行缴纳金融服务费没有法律依据,应当返还。”

去年3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文称,消费者以分期按揭的方式订购车辆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所谓“金融服务”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费”由汽车销售公司缴纳。 尤其是一些汽车销售企业向消费者隐瞒自己从金融公司领取劳动报酬,并多次缴纳所谓“金融服务费”,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由于汽车金融服务费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近期汽车行业内对此问题也有不少反思。

曾供职于中国汽车流通商会的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李伟(化名)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汽车金融服务费都是经销商打着巧名乱交的,不当得利理应返还。 但他也透露,由于涉及大部分汽车经销商的利益,业内已经有“禁止公开讨论汽车金融服务费”的默契。

“‘服务费’是经销商的收入来源之一,必须合法、合规、明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汽车金融公司,消费者权益保护没有错。 在商店。 “坦白说,在这件事上,买家是有问题的。无论是经销商、迈巴赫中国,还是北京奥迪,都存在处理不当和问题。”

在沈进军看来,这件事并不完全是经销商的责任。 在应对风暴的过程中,无论是生产商还是经销商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车不是4S店的车,而是厂家的车。在厂家给出解决方案之前,4S店无权随意处理。4S店必须将车辆的情况告诉厂家,让厂家确认一下。”

“剪刀差”的成本谁来买单

“西安奥迪危机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巧合。” 独立汽车行业评论员夏舒告诉记者,如果不对厂商之间现有的不平等关系做出大刀阔斧的改变,类似的纠纷可能会频繁出现。

夏曙分析,一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较长一段小幅或负跌期,汽车经销商盈利能力大幅恶化; 另一方面,由于车辆技术在智能化、新能源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国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后,高清洁柴油将大幅增加车辆保养频率和成本,这可能会导致4S店的顾客进店率持续下降。

目前,以4S店为主体的汽车经销商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新车销售、售后维修、汽车金融等。 其中,新车销量占据大头,但近年来占比逐年下降; 汽车金融业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占比逐年上升。

但国外汽车消费整体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8年,乘用车销量出现近30年来首次负下滑,不少经销商的自行车价格持续下降。 省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协会发布的《2018年度汽车经销商对厂家满意度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显示,2018年53.5%的经销商遭受巨额亏损,27.1%的经销商亏损。经销商连续3年大幅亏损。

在常年形成的汽车产业格局中,生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流通领域下游经销商处于从属地位。 上述《调查》提到,影响经销商满意度的主要原因是厂家强行压仓、销售目标不切实际、销售价格严重倒挂。 2018年,仅有6家品牌经销商完成了厂家设定的销售目标。 57.3%的经销商所代表的主力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厂家批发价,主力产品销售不赚钱。

新车销售不赚钱,但增速下降的同时,以4S店为主体的经销商经营成本却在日益下降。 这样的“剪刀差”使得4S店不得不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收入。

“目前一家4S店至少需要60名员工,规模较大的豪华品牌4S店可能有上千人,所以必须有足够的收入来源来支撑。” 要求高,经销商的租金、人力等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有的还要承担进口车认证费等隐性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 而一旦车子卖得不好,经销商就会想方设法从消费者身上攫取更多的利润,甚至动起脑筋。

刘洋(化名)曾在一家4S店销售车辆。 据他介绍,工厂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的销量,为各4S店设定一个初步的销售目标。 完成目标后,4S店即可收到工厂的年终返现。 各种利润分享活动。

“然而,4S店的(车辆)价格并不比厂家指导价高出多少,事实上,很多利润都是经销商自己掏腰包的,所以要收取各种费用来弥补巨额损失。” ”。 刘阳经常建议身边的同事买房时看一下最终的综合价格。 由于很多4S店卖新车并不赚钱,有的4S店甚至依靠售后部门来支撑新车销售部门。 在这些情况下,4S店很可能会向用户支付金融服务费,也可能通过附加装饰品等方式支付费用。 “其实羊绒是从羊头上来的,不交费用就放弃利润是不可能的。(这样)4S店就会亏本。”

如何打破“维权难”的恶性循环

“西安奥迪女车主维权”事件发生后,关于汽车消费者维权难度的讨论不断升温。 对此,杭州多联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家明建议:“消费者应该多问问题,咨询专业人士。不要以为大多数4S店都这么做,所以一定是合法的。比如金融服务收费时,消费者应向对方说明,按照什么标准收费。”

陈家明介绍,经销商常见的违规行为有几类:一是抬高车辆售价,或者以加装装修费为名乱收费; 保险销售; 三是改装件没有合格证; 有的4S店甚至不给车主销售协议,更不用说超出宣传车价的费用了。

因此,陈家明建议,消费者在买房,尤其是买高档汽车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咨询或聘请专业人士到4S店,并保留相关证据。

李伟认为汽车金融公司,汽车金融服务收费保障首先要做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不能含糊其辞。 “中国消费者支撑着全球第一的汽车销量,但他们却得不到最好的服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维权难”的问题,仍需汽车行业内部的变革。 不久前,美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致乘用车制造商的一封公开信》。 信中强调:“当前生产企业矛盾的焦点是生产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提高市场份额,未能预测市场供需变化,未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销目标,未能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起来,必须高度思考这个问题。”

调查显示,2018年,63.3%的经销商反映自己无权决定所代理车辆的销量和车型,60%的经销商反映厂家强行库存。 全年超过70%的经销商库存系数超过1.5警戒线。 49.2%的经销商表示,当同一地点已设网点出现巨额亏损或收入高于行业水平时,车企仍会强行布局网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8年,85%的经销商没有完成厂家设定的销售目标,近一半的经销商完成的销售目标还不到80%。 同时,57.3%的经销商反映,其所代理的主要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厂家批发价格,整个行业价格倒挂严重。 其中,11.63%的经销商2018年巨亏超过500亿元; 2018年利润超过500亿元的经销商仅占12.08%。

截至2018年7月,全省经销商网络包括3S店、4S店、5S店已达29,578家,较上年经销商网络总数减少5.5%,已超过行业销售增速,竞争日趋激烈。极其凶猛。 市场和资源有限,但4S店的密度却在不断增加。 于是,车企与经销商的关系开始恶化; 在社交平台的放大下,“车企、经销商、消费者都在抱怨”的奇怪情况也时有出现。

“唇亡齿寒!作为产业链上紧密相连的两个环节,在当前环境下,厂家和经销商只能紧密合作,承受行业变革的阵痛,共同推动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汽车市场。” 全联车商会提出,汽车企业和经销商要共同面对市场的发展变化,正视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厂家关系不对等,再加上车市下行压力,经销商卖车不赚钱,就绞尽脑汁通过不透明的方式从消费者身上赚钱。这种恶性循环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夏恕向记者坦言。 ,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按照《反垄断法》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市场垄断行为,推出多种经营业态鼓励市场充分竞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徐亚杰 王林 实习生 胡艳艳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