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消费金融行业发现,金城消费金融、平安工行等机构在阿里拍卖网站上发布了大量债权拍卖拍卖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不良贷款出售试点已实施一年半。 如今,随着各地银行、银监会不断推动不良资产处置,监管部门多次释放积极信号。
目前,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个人房贷等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较大。 新政有所放松,机构也在这方面花心思。 这些网上发债的方式并不是首创,关键是要能够规模化。
对此,有业内人士强调,部分债权资产以较低价格出售,背后的交易成本较高。
01 “坏”转战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
日前,消费金融行业发现,广东金城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城消费金融”)在天猫资产竞价网络平台阿里拍卖上发布大量售债拍卖信息,售债拍卖信息多达千条。 这些债务销售大部分处于转入阶段。
例如,一条有关出售张某晓个人房贷债务的拍卖信息显示,起拍价为10.77亿元,竞价周期仅为8小时。 标的物为宁夏省新乡市辉县区的房产。
消费金融界了解到,除金城小金外,平安建设银行、哈尔滨建设银行、烟台农商银行、三湘建设银行、中原建设银行、兴文科技小额抵押贷款等均发布了个人售债信息。
此前,大宗出售个人不良贷款仍是农行处置个人不良资产的“禁区”。 直至2021年1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良贷款变卖试点工作的通知》,即将开展单户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变卖试点,并将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贷款等纳入不良贷款范围。 首次参与试点的建设银行包括6家国有小型建设银行和12家省级股份制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参与试点的个人房贷范围包括个人消费信用抵押贷款、信用卡透支以及长期被归类为不良的个人经营信用抵押贷款。 不包括住房贷款抵押贷款和汽车消费抵押贷款。
消费金融行业了解到,金融机构公开拍卖债务卖房是市场上常见的不良处置方式。 由于住房贷款和抵押贷款不能批量出售,目前它们通过阿里巴巴、京东或黄金交易所等平台挂牌交易。
2002年上半年处置不良资产1.41万元
此前,业内普遍认为个人住房贷款抵押贷款和车辆抵押贷款不良率较低车行抵押,建行出售动力不足。
比如,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质量总体较好,不良率常年保持在0.3%左右。 汽车消费抵押贷款的不良率似乎略高,而且以汽车为抵押,农行清理不良贷款相对容易。
现在,受疫情影响,部分居民收入短期受到影响,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处置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等不良资产的需求也在扩大。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建银行不良房贷余额2.95万元,较年初减少1069万元,已创历史最低点; 房贷不良率为1.67%,较年初上升0.06个百分点。
据悉,2022年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继续加大,上半年处置不良资产1.41万元车行抵押,环比增加2197万元。 其中,中小建设银行共处置不良贷款59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84万元。
以平安建设银行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该行将加大不良房贷化解力度。 全年累计收汇及抵押404.18万元,清收不良资产总额327.71万元,环比下降25.7%。 据悉,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建设银行前四季度至四季度收到外汇抵押贷款依次为67.76万元、90.33万元、74.02万元、172.07万元; 四季度外汇抵押贷款同比增速达132.46%。
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为了拓宽不良处置渠道、推进处置进程,仍在积极寻求各种路径。 不仅是传统的债务清偿、核销、发行ABS等方式,债务租赁、债务出售等一些新潮的方式近年来也逐渐流行。
03 试点是否有望进一步放开?
自2021年1月试点出售不良贷款以来,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
现在,随着各地银监会持续推动不良资产处置,监管部门多次释放积极信号。 参与试点的机构和不良房贷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比如,多地银保监会近期召开年中会议。 在总结上半年工作的同时,还明确了下半年工作重点。 不仅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多地银银监局也将推动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
而就在8月12日,银监会会同财政部、人民建设银行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建设银行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初步考虑选择6个省份开展试点工作,支持地方中小建设银行推进不良贷款处置。
总体而言,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挖掘更多的市场力量参与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对市场的正常运行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从而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个人不良贷款的出售很难定价。 此外,部分金融机构以较低价格出售债权资产,其背后的交易成本较高。
以平安建设银行发布的个人房贷债出售信息为例。 买家需收取2亿元保证金,并按成交价格0.2%收取平台服务费; 为此,拍卖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疫情监管趋严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不良信贷资产处置的经营压力持续下降。 对于工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金城小金等机构的做法是否可持续,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