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为了更好的生活,你愿意每天花多少时间在通勤上?
据说单程超过60分钟,就被称为“极端通勤”,而有人从家到公司需要花3个小时。更扎心的是,这样的人据说有几十万,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上海,如同一支狂想曲,写满了繁华与热闹,也充满了喧嚣与孤独,人们在这里追寻梦想,也在这里被现实打败,漫长的通勤时间就是多数沪漂青年每日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人潮一早从东南西北的四五六环涌入城市中心,又在晚间回归,这是属于上海的潮汐。
每天天还未亮,就有几百万人已经醒来,从花桥、太仓、昆山、嘉兴,四面八方涌入上海市区内,开始他们一天的工作。
根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上海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20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47.5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76.21万人。
对于很多初到上海的打工人来说,地铁的最后一站往往是他们到这个城市的第一站。
“住在江苏,工作在江苏路”成为了很多沪漂人的真实写照。
上海11号线作为国内首条跨省轨交线路,有三站和江苏昆山相连:花桥、光明路、兆丰路。
从花桥段3站往市区通勤的日均客流量就有5万人次,单日最高可达8.3万人次。
有一群被称为“钟摆族”的人们,他们选择跨省上班。
—01—
地铁的车厢就像一个休眠仓人们在里面短暂的充电!
晓雨毕业来到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徐家汇。
和很多人一样,晓雨落脚上海的第一站选择在了花桥。她也想住在离公司近的市区,奈何钱包不答应。
徐家汇地铁站房租价格
花桥地铁站房租价格
说到底,就是拿通勤时间换取房租差价。
静安区、徐汇区等这些上海中心城南区的职住比为1.7,这表示在这些地方,来这工作的人要远高于在此居住的人。而同样属于中心城的北区,居住比就仅为0.86。
这也是为什么每天早高峰的时候,上海地铁1、7、11号线这些穿过城北的线路会那么挤。
11号线车厢
每天早上,花桥站都在上演一场比赛——抢座位。
花桥站站台
这场比赛的参赛者除了花桥上车的乘客外,还有从前几站反乘到花桥的人。
比赛的奖品是:22站座位的享用权
大多数时候晓雨都是抢不到座位的,但是站着补觉对于11号线人来说已是必备技能。
玩手机的人反而很少,地铁就像一个巨大的休眠仓,人们在里面短暂的充电。
11号线一头通往花桥,一头通往迪士尼。
下班的时候,晓雨见过带着迪士尼头箍的姑娘,也见过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妈妈。
早高峰的11号线车厢
地铁循环播放的提示“请勿携带自带小板凳”,在这里是不奏效的。同样被忽略的一句还有“请勿散发小广告”。
周末的花桥站的乘客和工作日相比大大减少,晓雨每次都会碰到在车厢发传单的中介,问你“考虑在花桥买房吗”。
这里似乎是上海的城市边缘,花桥站总能看到这样的标语,“花桥,不是上海,却在上海”、“精心打造不是上海的上海”。
晓雨时常问自己,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小县城。通勤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五点半就能到家,中午甚至有两小时的午休时间可以回家。
显然每一次花在路上超额的时间,都等价交换成了流逝的青春,但是这里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都对她有致命吸引力。
她想,很多时候,不是她选择了生活,其实是生活选择了她。
—02—
这里不是上海&这里就在上海!
“这里不是上海,这里就在上海。”在花桥,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彰显着这座城市和上海之间的紧密关联。
大左就是工作在上海,买房在花桥大军中的一员。
上班,是连接大左和上海的脐带。只有在上班的时候,大左才能感受到自己在花桥的肉体彻底与在上海的灵魂融合了。
周末两天,花桥人要自觉让出上海,给真正的上海人。这两天是大左最失魂落魄的时候,没有上班,大左和上海的脐带,就被切断了。
所以和大多人花桥人一样,大左选择在周末昏睡,忘掉这个可怕的事实。起床时间为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之间。当然,他们还是会条件反射般地,在早上五六点时惊醒一回。
换房吧!大左对自己说,做一个真正的上海人!
入夜,大左走出办公楼,步履轻快的踏上了会花桥的归途。他花了一整天时间上班,肉体里装着沉甸甸的上海魂,他觉得满足。
现在,他要回花桥去,他要花三个小时回花桥去。他坐着地铁,打着顺风车,回花桥去。
大左怀揣着依恋,终于上了他的11号线,在这里,与上海的魂,作短暂的道别。
像大左这样的花桥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有一个目标,就是在真正的上海买房。
—03—
上海不能没有花桥,就像北京不能没有燕郊
广州不能没有番禺北,深圳不能没有龙华
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燕郊清晨排队进京的人
但是经过日复一日的11号线生活,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还会依然热爱郊区生活吗?
又或者很多人会由此重新审视市区老破小的价值,希望有朝一日能体面地搬进内环内。
这或许是现在众多通勤族依然打拼在城市一线,努力奋斗的目标。
当每一个花桥人迎着第一缕阳光,冒着汹涌的人流往车上挤时
他们都相信,自己终将搬进市区环线内,享有一个从容不迫的清晨。